行业研究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主页 > 行业动态 > 行业研究 >

对小贷公司发展现状的新思考

来源:转载中融普惠李燕 时间:2017-03-20 09:43作者:admin

小额贷款公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运营成本增大,发展资金动力不足

2008年5月颁发的《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贷款的指导意见》规定“小额贷款公司的主要资金来源为股东缴纳的资本金、捐赠资金以及来自不超过两个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融入资金”“小额贷款公司不吸收公众存款”。在这种“只贷不存”的经营模式下,无论哪一种资金来源途径,都面临着现实的筹资难题。“小贷公司”设立的初衷在于为民间资本寻找新的突破口,帮助解决弱势群体的融资难题。从市场前景看,随着近年来小微企业的迅速成长壮大,以及农村经济发展对资金的多样化需求,“小贷公司”的现实和潜在市场前景都十分广阔。然而,由于被定位于“只贷不存”,不能拆借和委托,银行融资难、资金短缺已经成为“小贷公司”所普遍面临的不解难题,由此也导致了“小贷公司”资金回笼慢,信贷供给紧张。 

2.融资难,贷款利率偏高

小额贷款公司的贷款利率高,但由于融入资金成本高、操作成本高等原因,小额贷款公司的经营成本要远高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这也是小额贷款公司难以实现商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新华社报告称,全国小贷公司行业平均外源性融资杠杆率仅10%左右,只有极少数公司能获得比较稳定的外援性资金支持,但综合融资资金成本往往达到8%至13%甚至更高。高额的融资成本致使小额公司要有更高的利率,才能够持续经营下去。小贷公司资金来源也是运营一大难题。

3.信贷风险暴露,风控体系尚不成熟

在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传统金融机构业务风险升高的背景下,小贷公司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机构数量、从业人员、实缴资本、贷款余额等多项指标出现下滑,信贷风险持续暴露。据了解,目前全国小贷公司贷款平均逾期率估计超过20%,部分省份更为严重。

近除了外部原因,由于在很大程度上脱胎于缺乏规范和透明的民间借贷,小额贷款公司自身的治理结构不规范、风控能力较弱、商业模式不成熟、客户定位不清晰等也是其生存困难的重要原因。

2

相关政策建议

1.加速破解融资擎肘

良好的资金流动机制是“小贷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从试点来看,创新融资方式,扩大资金来源也是“小贷公司”图片瓶颈制约现实之需。

一是要积极促进银行机构与“小贷公司”的合作。切实发挥外援补充着作用,使“小贷公司”通过“化整为零”的方式,增加对低端客户的服务面。

二鼓励发展较好的机构适当进行增资扩股。可以考虑引入私募股权基金等战略投资者,助推“小贷公司”进一步提高整体实力。三是试点让“小贷公司”进行融资创新,允许其进入金融市场,进行联合发债或者参加同业拆借,破除其从事金融业务而又游离于金融体系之外的尴尬。

2.不断夯实稳健经营基础

由于目前“小贷公司”仍处于发展初期,稳健经验的实现,既需要其自身不断探索优化小贷公司的经营模式,同时也离不开外部政府的帮扶。

加快小额信贷产品和定价机制创新,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和自身业务结构,在防范风险的基础上,灵活设计多样化的小额信贷产品和利率定价等级,以满足不同层面的市场需求,在于银行机构的差异化竞争中不断扩大市场份额。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由于“小贷公司”的客户群体主要面向低端群体,其贷款的管理成本和风险成本相对较高,建议地方政府给予一定的利息补贴或者风险补助,并简化其贷款抵押、担保、评估和公证等程序,适当降低或免除相关费用。

切实强化审慎监管实效。当前“小贷公司”的经营风险主要集中于违法、违规行为可能带来的风险交叉感染。因此,对于“小贷公司”的监管也应该把握合规性监管原则,重点防范非法吸存、非法集资等群体事件,避免风险向正规金融的传导。地方政府部门应进一步理顺监管体系,切实发挥牵头作用,抓好“小贷公司”各项业务运行情况的非现场监测与现场检查,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促进信息共享,提高监管的实效性。

3

小贷公司发展创新的建议

1.引入外资

随着我国加入WTO后,金融业务全面开放和2006年底银监会在宣布放宽中国农村地区银行金融机构准入政策以后,国外众多银行和小额信贷组织都在积极寻找机会进入中国的小额信贷市场,参与中国的小额信贷试点。这些银行包括国外的汇丰银行,渣打银行,花旗银行,孟加拉乡村银行信托公司,国际金融公司,德国复兴银行和ACCION(美国微贷行动组织)等,而目前,2006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孟加拉乡村银行的创始人穆罕默德·尤努斯在2007年4月21日的博鳌论坛上表示,正针对法律问题和中国政府进行讨论,希望能够在中国复制他所创立的农村小额信贷业务。

实际上,外资进入中国小额信贷的脚步并不是刚刚开始的,我们先来分析外资进入中国小额信贷市场的优势所在:

首先,外资银行容易得到优惠的政策安排和中国政府的高度支持。中国有着大量贫困人口,且大多数贫困人口集中在农村的,高度重视“三农”问题的发展中国家,政府机关多年来都在下大力度解决农村问题和农民问题。所以,外资进入中国小贷市场,帮助中国发展农村经济,消除贫困,简历一体化的全面的金融体系。国家也一定会出台一些优先发展的政策和有利于外资发展小额信贷业务的文件。

其次,由于小额信贷产业是与扶贫相联系的,有一定的公益性和慈善性。外资涉足中国的小额贷款领域,往往也都是从一些扶贫的公益项目,培训项目等公益项目开始的。对国际知名银行和小额信贷组织来说,参与这种善举,其社会意义远远大于经济意义,扩大其品牌影响力,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

再次,中国小额信贷市场需求巨大,且存在较大的发展和盈利空间只要有进入机会,外资银行就可以涉足中国农村金融未来的广阔市场。外资银行一般都会选择提供带有公益性的小额贷款服务和技术支持等方式进入这一市场,可能短期内盈利较低,甚至亏损。但却为日后的全面进入打下基础。因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然带来农村经济的飞跃发展,也同样会给农村金融带来巨大的商机。

对中国的小额信贷市场而言,引入外资无疑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必要性。引入外资可以弥补小额信贷资金不足的缺口,增加小额信贷资金来源的正规途径。李建军教授负责编制的《中国地下金融调查》显示,中国农户只有不到50%的借贷是来自银行,信用社等正规金融机构,非正规金融机构途径获得的借款占农户借贷规模的比重超过55%,就目前而言,中国小额信贷想要获得大发展,尚需多方努力,吸引外资进入恰逢其时。

2.引入小额信贷保险

小额信贷行业因其特殊的目标客户群体和单笔小额贷款等特点,决定了其具有风险较高,特别是不可预测的风险较高的特点。细化商业化小额贷款风险,分别有:信用风险,自然风险,信息风险,机构内部风险等。引入保险公司与小额信贷机构共同承担风险,共同建立风险储备金是解决小额信贷风险的一个积极有益的尝试。

3.引入更合理有效的风控体系

引入大数据作为风控的评测标准。第一,大数据肯定有用。第二,用大数据进行风险计量或者建模肯定有用。信贷的客户市场有多大,中国目前的现状,绝大多数客户还是不借贷的,借贷的还是少数。

综上所述,线下的小微企业的贷款市场已经进入了红海,要使小额贷款公司健康发展,小贷公司就必须在健全内部风控防控能力和激励机制的基础上加强转移经营中心和业务创新能力。同时政府也要积极拓宽小贷公司的融资渠道,引导小贷公司健康稳健发展。